推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世界记忆工程——玉树《格萨尔》吟诵抢救记录多媒体数据建设项目正式启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资源和精神标识。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做好《格萨尔》史诗抢救与记录工作,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8月7日,著名《格萨尔》学专家、中国社科院研究员降边嘉措宣布玉树《格萨尔》吟诵抢救记录多媒体数据建设项目在玉树州正式启动。
《格萨尔》吟诵抢救记录多媒体数据建设项目,将在全州范围内选拔老中青三代《格萨尔》吟诵艺人,对玉树州新近编辑出版的《天界篇》等66部史诗部本(字数达一千多万)进行系统性录制,通过视频、音频、图片等多种形式的数字化处理,建立完整、系统、全面、可转换的数据库,实现永久性保存,全方位保护和展示格萨尔文化。
玉树州《格萨尔》项目负责人昂文格来发言
玉树州人大常委会主任周洪源,玉树州人民政府副州长尼玛才仁,全国《格萨尔》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甲央齐珍、青海省格萨尔史诗保护研究中心主任久美多杰、著名《格萨尔》学专家董·诺尔德、资深《格萨尔》吟诵艺人丹玛·江永慈诚以及来自玉树州各市县的文化、文艺界专家学者30余人参加启动仪式。
全国《格萨尔》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甲央齐珍发言
甲央齐珍、董·诺尔德等先后先后致辞, 认为,玉树是我国《格萨尔》演述艺人、古籍抄本、唱腔曲调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这里不仅有丰富多彩的格萨尔文化,而且培养了一批杰出的《格萨尔》丹仲(吟诵) 艺人,是《格萨尔》史诗最直接的传承者,他们演述的史诗广为流传,深受广大听众的喜爱。这次系统录制《格萨尔》系列部本丛书,吟诵艺人照本说唱,对连接文本与口头传统将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对传承《格萨尔》史诗和发展格萨尔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格萨尔》学者董·诺尔德发言
据项目负责人昂文格来介绍,《格萨尔》吟诵抢救记录多媒体数据建设需要三年时间,将于2026年8月完成。该项目对于应对多种媒介娱乐形式对传统文化的冲击,保护说唱艺人的施展空间,保存说唱内容和说唱音乐、唱腔艺术资料,加深社会各界对《格萨尔》史诗及说唱艺术的认知,为社会和学校的史诗说唱教育提供示范,推进当今各类院校民族音乐、曲艺等专业和艺术院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通过艺人的说唱表演来继承和传播《格萨尔》史诗,让“活型态”《格萨尔》延续其强大的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具有现实意义,是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大众服务的具体实践。
活动现场
来源:省格萨尔史诗保护研究中心
编辑:彭晶
责任编辑:东治